产品列表 / products
大孔阳离子交换树脂的使用过程与保管
产品名称: | D001大孔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 |
|
| |
产品简介: | D001是在大孔结构的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体上带有磺酸基(-SO3H)的阳离子交换树脂。主要用于纯水、高纯水制备及凝结水净化,废水处理和重金属的回收,有机催化反应等领域。 | |
理化性能指标: | 指标名称 | 指标 |
执行标准: | GB/13659-2008 | |
外观 : | 灰色至褐色不透明球状颗粒 | |
出厂型式 : | Na+ | |
含水量 % : | 45-50 | |
质量全交换容量 mmol/g : | ≥4.35 | |
体积全交换容量 mmol/ml : | ≥1.80 | |
湿视密度 g/ml : | 0.77-0.85 | |
湿真密度 g/ml : | 1.25-1.28 | |
范围粒度 % : | (0.315-1.25mm)≥95 | |
下限粒度 % : | (<0.315mm)≤1 | |
有效粒径 mm : | 0.400-0.8200 | |
均一系数 : | ≤1.70 | |
磨后圆球率 %: | ≥90 | |
使用参考指标: | 指标名称 | 指标 |
pH范围 | 1-14 | |
使用温度 ℃ | Na:120 H:100 | |
转型膨胀率(Na+-H+)% | ≤5-8 | |
工作交换容量 mmol/L | ≥1100 | |
运行流速 m/h | 15-30 |
一、树脂的运输和贮存:
离子交换树脂内含有一定量的水份,在运输及贮存过程中应尽量保持这部分水份。如果贮存过程中树脂脱了水,应先用
浓食盐水(8-10%)浸泡1-2小时,再逐渐稀释,不得直接放于水中,以免树脂急剧膨胀而破碎。树脂在贮存或运输过程中,
应保持在5-40℃的温度环境中,避免过冷或过热,影响质量。若冬季没有保温设备时,可将树脂贮存在食盐水中,食盐水的
温度可根据气温而定。
二、树脂的予处理:
树脂常含有溶剂、未参加聚合反应的物质和少量低聚合物,还可能吸着铁、铝、铜等重金属离子。当树脂与水、酸、
碱或其它溶液相接触时,上述可溶性杂质就会转 入溶液中,在使用初期污染出水水质。所以,树脂在投运前要进行预处
理。
1、阳树脂的预处理
阳树脂的预处理步骤如下:
首先使用饱和食盐水,取其量约等于被处理树脂体积的两倍,将树脂置于食盐溶液中浸泡18-20小时,然后放尽食盐水,
用清水漂洗净,使排出水不带黄色;
其次再用2%-4%NaOH溶液,其量与上相同,在其中浸泡2-4小时(或小流量清洗),放尽碱液后,冲洗树脂直至排出水接
近中性为止;
后用5%HCL溶液,其量亦与上述相同,浸泡4-8小时,放尽酸液,用清水漂流至中性待用。
2、阴树脂的预处理
其预处理方法中的步与阳树脂预处理方法中的步相同;而后用5%HCL浸泡4-8小时,然后放尽酸液,用水清洗至
中性;而后用2%-4% NaOH溶液浸泡4-8小时后,放尽碱液,用清水洗至中性待用。
大孔阳离子交换树脂的使用过程与保管
离子交换树脂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水中杂质作用,使树脂结构遭到破坏,这种结构破坏不能通过采用适当处理而使树脂性能得到恢复。因而这是一种不可逆的树脂劣化,这种劣化称为离子交换树脂的变质。常见的离子交换树脂变质有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氧化断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的氧化降解。
离子交换树脂
离子交换树脂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水中杂质的作用,致使树脂性能下降,但树脂结构尚未受到破坏,故称这种劣化现象为离子交换树脂的污染。离子交换树脂的污染是一个可逆过程。也就是说,通过适当处理,可以恢复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性能。这种处理过程称为离子交换树脂的“复苏"处理。
离子交换树脂
离子交换树脂的保管
1、保持离子交换树脂水分离子交换树脂出厂时,其含水率是饱和的,在其运输,储存和保管中要防止水分散失;如果发现离子交换树脂变干,好的办法是将其置于饱和的食盐水中,使树脂缓慢膨胀,然后再逐渐稀释食盐溶液。离子交换树脂的储存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一年。当离子交换树脂的保管时间超过一年后,应在使用前对其进行测试,合格后再用。
2、防止树脂受冻或受热。离子交换树脂的储存温度为5-40℃若树脂长期处于高温条件下,易造成树脂变形,交换基团分解或微生物污染;而0℃以下会使树脂内水分结冰,使树脂体积增大,造成树脂胀裂,如必须在0℃以下运输时,应使用保温车,或将树脂浸在合格浓度的食盐水溶液中,以达到防止受冻的目的。
离子交换树脂
3、防止树脂污染树脂在储存时,要避免与铁容器、氧化剂和油类直接接触,以防止树脂被杂质污染或被氧化降解,造成树脂污染或破碎。
4、防止霉变树脂采用交换床内湿法保存时,其表面容易滋生微生物,发生霉变,尤其是在温度高的夏季更应注意。此时应定期进行换水或冲洗工作,必要时可用1.5%福尔马林溶液浸泡。
下一篇:氢型变色树脂的再生剂用量与性质